儿童频繁眨眼,除了眼疲劳、结膜炎等引起外,还可能是神经精神性疾病抽动障碍导致,医院医院的儿科、儿童行为发育科、中医儿科等科室就诊。受对疾病认知的影响,除了眨眼之外,以清嗓子、干咳、吸鼻或弄鼻、肢体抽动为主要表现的患儿可能被误诊为多动症、结膜炎、鼻炎、鼻窦炎、咽炎、过敏性咳嗽、低钙惊厥、癫痫、舞蹈病、支气管炎等。抽动障碍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该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可伴有多种共患病,起病年龄为2~21岁,以5~10岁最多见,10~12岁最严重,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抽动障碍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运动性抽动是指头面部、颈、肩、躯干及四肢肌肉不自主、突发、快速收缩运动;发声性抽动是口鼻、咽喉及呼吸肌群的收缩,通过鼻、口腔和咽喉的气流而发声。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可细分为简单性和复杂性两类,有时二者不易分清。40%~55%的患儿在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之前有身体局部不适,包括压迫感、痒感、痛感、热感、冷感或其他异样感觉,被称为感觉性抽动,有可能是先兆症状,在年龄较大儿童中多见。主要症状抽动障碍表现为一种不自主、无目的、快速、刻板的肌肉收缩,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头、颈、肩部肌肉,而后波及躯干及上、下肢,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或者出现新的抽动形式,症状时好时坏,可自然缓解,也可因某些诱因而加重或减轻。与其他运动障碍不同,抽动障碍是在运动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发生,非持久性存在,且症状可短暂自我控制。根据临床特点和病程长短,抽动障碍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和图雷特综合征三种类型。其中,短暂性抽动障碍是1种或多种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病程短于1年。慢性抽动障碍是1种或多种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病程中只有1种抽动形式出现,病程在1年以上。图雷特综合征包括多种运动性抽动及1种或多种发声性抽动,但二者不一定同时出现,病程在1年以上。加重抽动障碍的常见因素包括紧张、焦虑、生气、惊吓、兴奋、疲劳、感染,以及被人提醒等。抽动障碍可能受遗传、免疫、心理和环境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目前其病因还不明确。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是治疗抽动障碍的方法之一,日益受到临床的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sx.com/jbzl/15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