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私募基金行业的快速成长,种子基金已经成为机构投资者发现、跟踪初创对冲基金和新兴策略的重要模式。更是券商、期货公司机构服务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种子基金投资管理中,机构投资人如何构建自身的定性、定量评价体系,尽调团队,筛选标的,把握策略周期,投放资金?
经纪服务机构如何通过FOF/MOM,代销,运营,衍生品支持等系统性地支持对冲基金公司成长,占据拥有较大成长空间的私募市场?
围绕种子基金与对冲基金策略周期,8月23日,峡湾资本与润加速在“南山科技金融城”共同邀请中信建投证券、国信期货种子基金投资负责人、深圳泰德嘉禾投资创始人共同探讨了如上话题。
对冲基金的策略周期与投资价值
深圳市泰德嘉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宇新先生首先与大家分享了“对冲基金策略投资周期与价值”的话题。
中国沪深市场合计作为全球第一大交易量、第二大市值的证券交易所,为对冲基金提供了基础的生存命脉—流动性。
李宇新按照交易类和预测类将量化投资策略进行了分类。
他提出,海归派基金经理多使用多因子的模型框架构建量化因子分析,这就使得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而国内本土的量化基金经理则更具有原创性,策略间的相关性也较低。
使用基本面多因子策略大多按季度更新,换手率较低,适合管理较大规模的资金。预测类的投资策略,众所周知,长周期的预测远不如短周期的预测更为准确。缩短预测周期会导致换手率升高,交易量增大,策略容量减少。因此,任何一个策略都会存在容量瓶颈与平衡。交易类策略具有相对简单的策略逻辑,即确定特定条件,在其发生时作出投资判断和交易操作。
李宇新以其在美国千禧年对冲基金(Millnnium)的工作经验为例,海外的很多对冲基金将获取绝对收益作为对基金经理唯一的考核标准,在此情形下,基金经理会选择交易瓶颈较高,收益较高,但是容量较小的策略以求获得绝对收益。当该类策略被大多数基金经理追逐时,收益也会随之消失。
演讲的最后一部分,李宇新重点分析对比了各类量化策略,其中包括套利策略、高频策略、基本面多因子、统计套利、CTA策略。了解不同策略的特征,构建相对合理的预期可以帮助机构投资者在进行策略筛选、组合投资时作出基础的判断和衡量。
种子基金,机构投资者的桥梁
中信建投证券经管委机构金融部总监范婷婷女士发表了题为“架起私募基金与机构资金的桥梁”的主题演讲,详细介绍了中信建投证券种子基金的业务模式,以及其帮助对冲基金与机构投资者构建合作机制的方案。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种子基金与策略组合投资的证券公司之一,中信建投证券始终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sx.com/jbby/12787.html
彭洋出诊时间 http://baijiahao.baidu.c[详细]
血液病的代表性症状和体征往往缺乏特异性,因此了解其常见的一些表现可以帮助[详细]
彭洋出诊时间 http://baijiahao.baidu.c[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