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13个世界自闭症日。我对这个罕见且难治的病症的了解最初来自影视作品。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多表现为不愿意与人沟通,他们无法正常入学,无法融入社会,成年后也无法独立生活,需要父母或家人的全天候陪伴。目前,医学界还未找到有效的自闭症治疗方案,这让患儿家长感到十分无助。几年前,一位朋友的儿子被诊断为阿斯伯格症。这个孩子天生聪颖,智力超群,但上了幼儿园之后,开始无缘无故地打小朋友,甚至扇老师的巴掌。无奈,朋友只得将儿子接回家中,由家人照顾。阿斯伯格症类似自闭症,但是症状比自闭症轻微。事实上,阿斯伯格症和自闭症在诊断上同属于“泛自闭症障碍症候群”。来自星星的孩子有自闭谱系障碍的孩子会有限制性的行为和重复的动作模式,兴趣狭窄,还有一定程度的社交障碍和语言障碍。据人民网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一共有超过万自闭症患者,0至14岁儿童患者可能超过万。大约每68个新生儿当中就有1个会被诊断为自闭症。自闭症患儿的大脑发育迟缓,症状在出生后的6个月左右就会有所显现,但家长往往在孩子长到12~18个月大的时候才会觉察到自闭症的一些初步症状,不少家长更是到了孩子两岁后才意识到他们有问题。比如,孩子和人没有眼神交流,或者爸爸妈妈走进房间时他没有反应。这时再带孩子去看医生,就已经错过最佳干预期了。干预时期越小越好年2月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脑成像研究指出,自闭症儿童在出生后的12个月里,大脑就已经出现了自闭症的初步特征,比他们日后的自闭症行为特征出现得更早,这些大脑异常特征是由核磁共振扫描仪发现的。虽然自闭症患儿的大脑整体发育迟缓,但在幼儿期,自闭症患儿大脑皮质的增长速度却极快。基于这一点,机器可以预测一个孩子是否会发生自闭症,正确率达到80%。也就是说,在早期发育过程中,大脑异乎寻常的快速增大可能是孩子患上自闭症的一个有效的检测指标。80%的预测正确率虽然没有实际的临床价值,但还是带给了我们一些希望。随着大脑数据的大量积累,或许我们未来可以找到更好的大脑生理指标来及早发现和干预自闭症的发展。善待每一颗心灵患有自闭症的孩子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看似孤独,不与人交往,但其实,他们只是以自己的方式在和世界交流。和很多精神病症一样,他们的大脑因为各种原因变得“不正常”,行为与常人迥异,但这不是一个主观的行为,而是像感冒、发烧一样是一种病理过程。摘掉标签,科学、客观地看待这些病症,并给予病患关爱和支持,应是正确的态度。有不少关于自闭症的谣言,比如“自闭症会传染”、“自闭症可以用药物治愈”、“自闭症患者都是天才”等等。首先自闭症不属于传染病,我们不应该将自闭症人群与普通人群进行分离,其次自闭症并没有“灵丹妙药”可以治愈,对于自闭症患者们应该遵守综合治疗的原则,通过脑功能训练、药物治疗、个体化康复等手段进行干预,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最后,其实每一个自闭症儿童首先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我们不能歧视他们也不需要神化他们,将他们看作一个正常的可爱的儿童,应该是每个父母的最大心愿吧。关爱自闭症儿童,在每一个看得见星星的夜晚参考资料:《大脑修复术》姚乃琳著中信出版集团年3月大脑修复术京东¥69购买已下架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sx.com/jbby/15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