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感觉被证监会的党委会议精神刷屏了。我想大家最为兴奋的点,可能就是这一条——着力加强资本市场投资端建设,增强财富管理功能,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助力扩大内需。
多年媳妇熬成婆的感觉有没有,以前提到资本市场,都是“要发挥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输血功能”,我们这些投资人,从来都是市场的二等公民,等着被割的韭菜。
而一旦从战略高度上明确了资本市场上,投资和融资是并重的、相得益彰的功能,未来资产管理这个行业,可能真的会有些不一样的大趋势了。
今天这一篇,其实是上个月发的,但可能在今天这个特殊的“热点”背景下,大家会对这个题目更感兴趣一些,所以再发出来一次。
我也在雪球上开了个账户,还是叫达白话,希望以后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扔到更大的平台上去经历挑战和讨论。
公募基金,独一无二。因为我理解,在“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过程中,公募基金毫无疑问是主力军(相较于其他所有资产管理细分行业而言)。
公募基金的价值是很特殊的,特别是在中国,一毕业就在公私募基金从业,十几年下来,在我的概念里,公募基金的价值,非常“特殊”。
为什么“特殊”?是因为,今天这里所阐述的,是在我的视角下公募基金这一资产品类,相对于其他资产管理品类(比如私募、券商资管、信托、地产基金、PE等)而言,一些具备独特性的地方。至于一些更为基础的概念,比如“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等,不是今天这篇讨论的范畴。
简而言之,我觉得公募基金在资管行业中的特殊价值,有以下五点:
其一,流动性。
每一个金融资产都由“风险”“收益”“流动性”这三要素构成,前两个要素是大家容易看到的,但我认为流动性其实是更前提的考虑条件。包括:
(1)你的资产的流动性需求和标的资产(比如基金)的匹配程度;
(2)标的资产所投资的底层资产(比如股票)的流动性管理能力和可能性。
综合两者来看,公募基金无疑是最高的。
例如,房子是可以增值,但需要卖的时候,变现周期可能会很长。
流动性高不一定是绝对的好事,因为你可能管不住自己的手,在高频择时中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但起码是一种选择,如果你有能力,流动性好的投资品是给了你保障,如果你想限制自己,那你投长封闭期产品就好了。
其他资产,没有一个的流动性能够在体系上媲美公募基金。
其二,边界。
“边界”这个词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公募基金的投资(范围和限制)都是相对清晰的。
投资者在做产品投资的时候,其实面临三个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策略风险。大家平常说的涨跌,只是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sx.com/jbby/9947.html
今年42岁的张炯患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简称MDS),日本电视剧《血凝》[详细]
MDS通常起病缓慢,少数起病急剧。一般从发病开始转化为白血病,在一年之内[详细]
今年42岁的张炯患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简称MDS),日本电视剧《血凝》[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