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读为了推广第60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AmericanSocietyofHematology,ASH;年12月)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及国外血液领域的最新进展。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于年1月召开“ASH北京传达会”,会议邀请了诸多专家教授讲解美国血液年会相关内容。其中有关骨髓增生异常研究进展如下:
luspatercep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以无效性红细胞生成、贫血和通常需要红细胞(RBC)输血为特征。为了评估将红细胞成熟剂luspatercept用于MDS患者的疗效,Fenaux和同事在例极低危至中危MDS患者(其中90%有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和SF3B1突变)中,开展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3期试验(abstract1)。患者接受luspatercept(每3周1次,每次1mg/kg)或安慰剂皮下给药治疗≥24周。
与安慰剂组相比,在luspatercept组中,不依赖RBC输血8周(37.9%vs.13.2%)和12周(28.1%vs.7.9%)的患者比例显著较高。此外,接受luspatercept治疗患者的血红蛋白升高。luspatercept的耐受性一般良好。luspatercept是输血依赖性MDS患者的一种有希望的新疗法。
艾曲波帕(eltrombopag)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Vicente和同事在患低危至中危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30例患者中,对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艾曲波帕开展了一项2期、剂量递增研究(abstract)。每2周增加一次艾曲波帕剂量(50mg/d),在16~20周时增加至最大剂量mg/d。
在15个月随访期间,47%患者的血细胞减少改善,33%的患者保持稳定。部分患者在停药后出现血细胞计数减少,而再次用药后有第二次应答。艾曲波帕一般耐受性良好,但3例患者出现了3级肝毒性,其中2例患者的3级肝毒性可逆,肝毒性逆转后以较低剂量继续用药。最初76%的患者有基因突变,17%在服用艾曲波帕期间获得了新的细胞遗传学异常,但并无患者转化为急性白血病,也未出现治疗相关死亡或体细胞克隆扩增。对于既往有骨髓增生减低病史的患者,艾曲波帕在恢复造血方面似乎特别有效。
rigosertib和阿扎胞苷治疗骨髓增生异常rigosertib是一种RAS类似物,可能通过阻断高危MDS患者的几个下游通路来改善失调的信号转导,它与阿扎胞苷联合用药可减缓白血病细胞生长,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为了评估rigosertib与阿扎胞苷联合用药对高危MDS患者的效用,Navada和同事在57例高危MDS患者中开展了一项2期扩展研究(abstract),其中27例既往使用去甲基化药物(HMA)治疗失败。患者每天接受rigosertib(mg或1,mg)2次,治疗3周,在第2周期间接受AZA(75mg/m2)。
在首次接受HMA治疗的患者中,使用≥mg的剂量时,ORR为90%,CRR为34%;中位12.2个月时出现复发。在既往HMA治疗失败的患者中,ORR为60%,10.8个月时出现复发。血尿常见(48%),但在采用缓解策略后,仅5%出现了3级血尿。总之,联合用药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且已经以重复周期给药>2年。
鲁索替尼和parsaclisib治疗骨髓纤维化骨髓纤维化患者对JAK1/2抑制剂鲁索替尼的应答逐渐减弱,原因可能是持续的PI3K/AKT活化。为了在鲁索替尼应答情况欠佳的患者中研究PI3Kδ抑制剂parsaclisib的安全性和疗效,Daver和同事开展了一项包括两个部分的2期研究(abstract),首先是包含10例患者的安全性导入期,随后将18例患者随机分配接受parsaclisib治疗(以每天10或20mg剂量用药8周,然后每周用药1次)。
在24周用药期间,血红蛋白浓度和血小板计数仍然保持稳定。不良反应包括6例患者出现皮疹(皮疹在研究期间消退),以及有其他危险因素的2例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患者早在第4周已经开始出现脾缩小,截至第24周有63%的患者出现脾缩小;24周时的症状中位改善幅度为36%。考虑到研究中无严重毒性,并且有疗效证据,因此优化剂量的进一步研究正在进行中。
selinexor治疗难治性骨髓增生异常selinexor诱导细胞周期停滞和细胞凋亡。Taylor和同事开展了一项2期试验,在19例去甲基化药物难治性MDS患者中确定了selinexor的安全性和疗效(abstract)。selinexor以每周2次、每次60mg的剂量口服给药,每给药2周后停药1周。
ORR为32%,缓解持续时间为6.8个月。与历史对照相比,9.7个月的中位OS显著较长。有SF3B1热点突变的患者对selinexor的应答显著较高。此外,NF-κB靶基因减少,Myc转录水平降低。疲劳是此药的主要不良反应。研究者认为,selinexor与破坏MDS其他致癌通路的靶向药物联合用药可进一步改善患者应答。
guadecitabine治疗骨髓增生异常guadecitabine是一种去甲基化药物,由于其对胞苷脱氨酶的降解有抗性,因此作用持续时间长。Garcia-Manero和同事报告了该药物两项2期研究的结果。
在第一项研究(abstract)中,将既往接受过治疗或未接受过治疗的例中危或高危MDS或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组,每28天一个周期,每个周期接受5天的每天guadecitabine(60mg/m2或90mg/m2)治疗。中位随访期为3.2年。
在未接受过治疗的患者中,总缓解率(ORR)为37%,完全缓解率(CRR)为22%,中位OS为23.4个月。在既往难治性患者中,ORR为32%,CRR为4%,中位OS为11.7个月。与无TP53突变的患者相比,有TP53突变的患者OS较短(7.4个月vs.22.6个月),骨髓原始细胞>5%、对红细胞输血依赖、患高危疾病和体力状况评分>1分的患者OS也较短。较大剂量组并未表现出显著较重的血细胞减少。
在第二项研究(abstract)中,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94例中危2或高危MDS患者接受了guadecitabine(60mg/m2)。
ORR为65%,CRR为26%,在11.1个月的中位随访期后,OS为17.2个月,无事件生存期为7.0个月。3级毒性包括疲劳、感染性事件和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者得出结论,guadecitabine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且使用guadecitabine的结局优于使用阿扎胞苷和地西他滨的结局。
PEG-干扰素或羟基脲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羟基脲(HU)是高危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的常规治疗,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可能改变病程。为了比较这两种药物,Mascarenhas和同事开展了一项随机、开放标签、3期试验(abstract),在这项试验中,年龄>60岁,首次接受治疗,患血栓形成、血小板增多和有症状的脾肿大的例患者接受了HU或PEG治疗,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86周。
使用HU或PEG的ORR(分别为40.7%和59.6%)和CRR(20.4%和28.8%)相似。HU和PEG分别使10.8%和16.7%患者的脾肿大缩小至正常大小。与PV组患者相比,ET组患者的骨髓形态学反应略常见。在有CALR突变的患者中,HU组3例患者均观察到了CRR,但PEG组3例患者仅有1例观察到了CRR。37%的患者(HU组28%和PEG组46%)发生了≥3级的不良事件,但毒性不是任一药物停药的主要原因。作者得出结论,两种药物对首次接受治疗的PV或ET患者似乎有效。
地拉罗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铁超负荷反复接受红细胞输血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会在组织内发生铁积聚。铁螯合能否改善这些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仍不清楚。为了阐明这一问题,Angelucci和同事开展了一项随机、双盲、3期研究,研究中以2:1的比例将例患者(患低危或中危MDS,铁蛋白>1,ng/mL,输血>15个单位)随机分组,接受地拉罗司或安慰剂治疗(abstract)。
地拉罗司组的中位治疗时间比安慰剂组长天。地拉罗司组的无事件生存期显著延长(1,天vs.1,天),中位总生存期(OS)显著延长(1,天vs.1,天),铁蛋白水平下降。由于本试验纳入的受试者数量少于预期,因此结局(例如心力衰竭和肝硬化)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且重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无差异。尽管如此,试验结果仍支持对有铁中毒表现的MDS患者使用铁螯合治疗。
推荐阅读
1.Leukemia发表中国研究: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精准诊治进展
2.JAMA:体重过重可导致癌症!看美国各州情况
3.NEJM:复发或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Tisagenlecleucel治疗
点击下方“阅读全文”了解更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血液病,顾名思义,必然是血液系统出现异常而发的疾病,那么,血液是怎[详细]
MDS通常起病缓慢,少数起病急剧。一般从发病开始转化为白血病,在一年之内[详细]
血液病,顾名思义,必然是血液系统出现异常而发的疾病,那么,血液是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