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滨海新区文明办评出的年度新一届滨海好人(道德模范)中,有位孝老爱亲的典型,这些百姓身边的好人,有长有少,有男有女,有城市有乡村,生活环境不同,社会分工不同,但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尽孝尽爱,倾情倾暖,把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精神与文化发扬光大。他们身上有着平凡人生的大爱真情,有着牺牲自己成全他人的无私奉献,有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感动社会,进而影响社会的美好品质。记者采撷到这百位好人里三位人士的事迹,从中已足可窥见滨海新区孝道文明的土壤深厚,传承不衰,影响深广。任绍贤:36年照顾重病养父“在这个世上,只有我能让他安心” 任绍贤(后排右)和父亲及女儿在一起 简介
今年60岁。家住官港,从华北石油管理局天津某单位退休。她是名抱养的孩子,9岁时,养母去世,24岁那年,60岁的养父又被一场大火烧成重度伤残,不能自理。年,女儿刚出生,丈夫就因公牺牲。从此,独自一人撑起了家,抚养女儿,精心照顾养父36年,卧床的养父活到了96岁高龄。
任绍贤,一位烈士遗孀,她用一副柔弱的女性肩膀几十年抚育女儿、善养老人的事迹不胫而走,并被评为年度新一届滨海好人。1月3日,记者接通现在北京女儿处的滨海新区大港古林街官港社区任绍贤的电话。任绍贤告诉记者,自己一个人带大的女儿,考上了研究生,在英国结婚定居,女儿的孩子已4岁;36年用心血照顾的养父已去逝。
今年60岁的任绍贤家住官港,从华北石油管理局天津某单位退休。她说自己是名抱养的孩子,9岁时,养母去世,24岁那年,60岁的养父又被一场大火烧成重度伤残,不能自理。从此,照顾养父的责任就落在了她肩上。年,她和现役军人刚刚结婚一年多,不幸便突然降临:女儿出生,分居异地的爱人回来照顾她月子。当女儿刚刚满月,爱人便接到了归队的命令,早晨急匆匆从家里往部队赶,不曾想这竟是最后一别。不久,就传来了爱人因公牺牲的噩耗!
面对这一连串的不幸打击,任绍贤倒下了,但又站了起来,原本柔弱的双肩撑起了整个家庭。从24岁到60岁,36年人生道路,她一步一个脚印艰难地走了过来。这36年里,她精心照料伤残的养父,直到前几年老人以96岁高龄无疾而终。同时,她含辛茹苦地把自己的女儿培养成一个军校毕业的大学生,又考取了研究生。为这一切,她付出了一生的心血和个人全部的幸福,一直孑然一身。
任绍贤永远不会忘记年那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把父亲烧成了重伤、落下残疾。当养父得知自己连生活都不能自理时,心里顿时十分伤感,向任绍贤流露出不想拖累她的念头。任绍贤一边难过,一边安慰父亲,让老人放心,“我永远都是您的亲生女儿,我一定会照顾您一辈子的,我说到做到。”
为了这句承诺,36年岁月,任绍贤从青春洋溢的年轻女人变成了一位白发滋生的准老人,“从没睡过一个安生觉”。每天天不亮,她就起床,把早餐做好,然后照顾父亲起床。因为父亲手被烧变形拿不了东西,所以,从穿衣服、扣扣子、上厕所、洗涮,以至于喂老父亲一口一口地吃饭——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把父亲照顾好后,饭菜已凉,自己上班的时间已到,临走前还要给女儿喂奶,然后再匆匆上班。中午下班,任绍贤急匆匆往家赶,给父亲把饭做好。父亲身上由于烧伤面积较大,皮肤失去了出汗的功能,人很难受,甚至连脾气都变得很暴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老百姓没有空调,任绍贤就给老父亲买个电扇吹着,而且每天给父亲洗澡冲凉,勤换衣服,让老人尽量舒服些。老人愿意吃带馅的,任绍贤就经常给老人包饺子、包包子、烙馅饼,并利用周末多做点,放到冰箱里冻起来,吃起来方便。
一次,老人突然肺部重感染、高烧不退,情况严重,任绍贤带着老人每周医院诊疗。当时交通不便,车很少,天不亮就要去赶到咸水沽坐第一班车,到咸水沽后再倒一医院。有时赶上车里人多拥挤没座位,医院患者多、等候时间长,父亲心情就烦躁不安。任绍贤这时不管多么累,都耐心安慰父亲,不管父亲说什么,自己都忍着。就这样,他们医院跑了半年,才算是把病治好。
年,父亲突然神情恍惚,经常半夜起来,一天不知反复多少次。任绍贤赶医院检查,确诊为老年精神病:老人精神完全处于抑制状态,没有了正常思维,神情呆板木纳,每天起居饮食,根本不能离开人了。而且,由于大剂量用药的副作用,老人每天需大量喝水,也不知道去厕所排尿。任绍贤为了保持父亲身上衣服干爽,一天到晚地洗。那一阵子,日子真是艰难,父亲什么话都说,好听不好听的,任绍贤都得听,还得哄老人开心,老人不高兴把什么东西摔了,任绍贤就默默地把它收拾好。拉了、尿了,她精心地伺候,有时老人大便干燥,任绍贤就得亲自用手一点一点去抠,连洗带涮不嫌脏不嫌臭。
父亲从90岁不能活动了,每天只能躺在床上。为了不让父亲得褥疮,她一个小时就给父亲翻一次身,或者喂点水。只要手机一震,她马上就醒,六七年里,她夜夜这么精心照料,使一个重度烧伤致残的老人一直活到96岁。
任绍贤感慨地说:“我也是个女人,也想有个完整的家,让孩子像别的小朋友一样,有妈妈也有爸爸。但父亲病得太重,有时精神又不好,对什么事都很敏感。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才能让他安心。如果突然改变父亲的生活环境,他根本适应不了,那就会出现很多问题。这是我最不愿意也是不忍心看到的。”尽孝尽爱倾情倾暖周玉勇:好员工好儿子好兄弟“我这么年轻,做得还太少”周玉勇工作照简介
今年23岁。天津港劳务发展有限公司员工。周玉勇的哥哥很小就被诊断出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父亲在他上初中时重病,只能卧床休息治疗。周玉勇从小就帮母亲照顾哥哥和父亲,暑假还外出打工挣钱贴补家用,并包揽所有家务活。工作后成为家里的顶梁柱,更是自学针灸帮父亲治疗。
“以坚韧的意志和淳朴的孝心,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成为广大员工学习的楷模。”这是天津港劳务发展有限公司欧亚国际管理部对公司员工机械司机周玉勇的评价。周玉勇谦虚地告诉记者“我这么年轻,做得还太少”。
周玉勇,这个只有23岁的90后小伙子告诉记者,就在去年,他还在“滨海义工服务队”做公益,并和同事一起及医院治疗的外地小患者办理出院手序,联系旅馆住宿。
谁能想到,这个朝气蓬勃的大男孩竟有和其年龄不相符的辛酸经历。周玉勇一家4口人,哥哥在很小时被诊断出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经鉴定为二级智力残疾,医生当时说即使长大了生活也不能自理。为了照顾哥哥,母亲很早就辞掉了工作,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部落到了父亲的身上。父亲一个人的收入既要维持家里的生活开支,又要为周玉勇缴纳学费,并支付哥哥昂贵的就诊费用,一家人日子过得非常窘迫。对于年幼的周玉勇来说,一颗糖果、一袋零食都是奢侈品。都说穷人孩子早当家,周玉勇从小就格外懂事,从来不会要求父母给他买零食和玩具,有什么好吃的都会主动让给哥哥吃,年龄小小的他总是认为“哥哥多吃点,身体壮壮的,病就会好了。”
日子虽然紧了些,但一家人生活还是很温馨的。可就在周玉勇上初中时,父亲突然腰部剧痛不止,周玉勇赶紧找来亲医院,被诊断为腰间盘突出、风湿性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医生叮嘱一定不能再工作,不能劳累、不能负重、只能卧床休息治疗。这对于周玉勇一家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从此,全家仅靠国家给的低保来维持生活。
为了省钱,周玉勇向母亲提出退学的想法,但被母亲制止。母亲告诉他,他是全家的希望。后来又有几次,他也几近辍学,但年轻的他已经懂得,必须让自己有知识、有能力,才能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在周围的同学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如温室里的花朵一般被父母宠爱的时候,周玉勇就已一边帮助母亲照顾父亲和哥哥,一边利用假期打工,为家里减轻一点负担。每天放学后,周玉勇医院做治疗,回到家汗流浃背,还要坚持完成作业,每天都是夜深了才能休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父亲竟能活动自如了,为了让父亲能够安心休养,防止复发,周玉勇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家务活。
年周玉勇来到劳务发展公司,走上了工作岗位,拿到自己的第一份收入,也成了家里真正的顶梁柱,他把自己所有的收入交给母亲。为了减少开支,他将医生为父亲扎针灸的穴位铭记于心,回家研读医学方面书籍,仔细揣摩针灸治疗方法,并在自己身上反复试验。通过自学苦练和请教医生,现在父亲再发病的时候,他已能在家中为父亲进行针灸治疗。在他的悉心护理照料下,父亲的病情得到了好转。
周玉勇在照顾父亲的同时,常年担负起照顾、护理哥哥的全部责任,为哥哥进行大小便的清理、洗澡擦身等更是无微不至。熟悉他家情况的亲朋好友和邻居都被他的孝心爱举所感动,都为周玉勇的父母能有这样的好儿子而羡慕不已。尽孝尽爱倾情倾暖吴菲菲:救婆婆献血昏迷“公婆对我好,我也对他们好”吴菲菲献血救婆婆照简介
今年33岁。家住新区杭州道街新园里社区。数十年如一日地照顾公婆。在婆婆病情危重之时,吴菲菲毅然献出2个单位血小板为救婆婆命以致昏迷。
得知自己获得新一届滨海好人,捐献血小板把婆婆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的吴菲菲说,“我没觉得做得比别人好,只是认真做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公婆对我好,我也对他们好,大家应该都是这么做的吧。”
在新区杭州道街新园里社区,人们经常见到这一幕:年轻漂亮的吴菲菲挽着婆婆在路边散步,两个人有说有笑,亲如母女一般。
62岁的穆祥芬老人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但是穆祥芬总对别人说自己有两个女儿,数十年的朝夕相处,穆祥芬早把儿媳吴菲菲当作了自己的亲闺女。
年7月,婆婆身感不适,医院,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很多指标不合格,被确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病。医生说目前此病无药物可以完全治愈,现在突发病情已发展到中高危程度了。穆祥芬血小板量急剧下降,第一天检查剩62毫升,第二天查剩25毫升,第三天查剩1.74毫升,输血后不但没有效果,血量反而急剧减少,并且血库血源告急。在这危急关头,医院建议由亲人来献血,经指标核查,儿子、儿媳吴菲菲符合献血条件。配型成功,儿子捐献了一个单位的血小板,儿媳吴菲菲二话没说,挽起衣袖献血。吴菲菲身体严重透支,几乎昏厥,但她坚持要给婆婆献两个单位。血小板很快输进了命在旦夕的婆婆身体内。吴菲菲自己也没脱离危险,躺在监护室里的她苏醒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妈好不好?”当护士将儿媳的话转告给婆婆时,婆婆感动得潸然泪下。从鬼门关走出来的婆婆说起儿媳给自己输血的事情,总是眼含热泪:“我这次命大,活了第二世人,这都是我这个好儿媳的功劳!”
老人住院期间,吴菲菲不分白天黑夜,和丈夫轮流看护。她给婆婆喂饭、喂药、端屎、接尿、擦澡、洗衣裤。婆婆出院在家养病的日子里,吴菲菲和婆婆睡在一张床上,晚上两个人常常聊着天慢慢睡着,晚上睡觉前她总是叮嘱婆婆按时吃药。老人身体经不住折腾,很快消瘦下来了,为让婆婆身体尽早康复,吴菲菲就变着花样地给老人做饭,每天就算再忙也要为婆婆揉胳膊揉腿。
吴菲菲告诉记者,现在她每天的“轴线”就是一早送孩子上学、为公婆买菜,收拾屋子,再紧赶着到自己的婚妙彩妆店上班,晚上尽管很累,也都要过去婆婆家帮助做饭,数十年如一日,从来没有因为琐事红过脸。
说起献血救婆婆的好媳妇吴菲菲,新园里社区的居民无不竖起大拇指。吴菲菲已经成为社区里孝敬老人的楷模,在她的影响下,现在社区孝亲敬老的风气也越来越浓,大家都说“吴菲菲这面旗竖起来了,我们不能让它倒下去!”尽孝尽爱倾情倾暖
记者李铁军
新媒体编辑:贺明慧
技术支持:赵辉
本期内容监制:冯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sx.com/jbby/9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