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患者的诊断离不开骨髓穿刺,骨髓穿刺术(bonemarrowpuncture)是采集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临床上骨髓穿刺液常用于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也可用于造血干细胞培养、细胞遗传学分析及病原生物学检查等,以协助临床诊断血液病、传染病和某些寄生虫病,并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等。血细胞的质和量的异常是血液病的重要病理变化。血液病检查中经常会遇到骨髓象和血象分析等,但是普通人却根本看不懂这些,那么怎样正确看骨穿报告呢,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正常值又是多少呢?
骨髓检查的报告单较为复杂,一般情况下非专业人员很难看懂。在骨髓化验报告单中,包括红细胞系、粒细胞系、淋巴细胞系、单核细胞系、浆细胞系等各类细胞在各个不同成熟阶段所占百分比;其他细胞如巨核细胞、网状细胞、吞噬细胞、内皮细胞、脂肪细胞等数量;还有经过计算的粒系和红系细胞比值;各类细胞的形态的描述;是否有寄生虫感染和表示骨髓增生情况的说明。由于正常骨髓内各细胞系及其各阶段百分率范围较大,因此凡分类符合下列情况者均可视为正常骨髓象。
1、骨髓增生活跃;
2、粒细胞系约占有核细胞的40%~60%,其中原粒细胞2%,早幼粒细胞5%、中、晚幼粒细胞各15%,杆状核粒细胞多于分叶核细胞,嗜酸粒细胞一般5%,嗜碱粒细胞1%,细胞大小、形态、染色基本正常;
3、幼红细胞总百分率约占有核细胞的20%左右,其中原红细胞1%,早幼红细胞5%,中、晚幼红细胞约各占10%,细胞形态、染色基本正常;
4、粒、红比值正常约为2~4:1;
5、淋巴细胞百分率约为20%,小儿较高,可达40%,均为成熟淋巴细胞,原始淋巴和幼稚淋巴细胞罕见;
6、单核细胞一般4%,浆细胞3%,均为成熟阶段者;
7、巨核细胞系通常于1.5×3cm2骨髓片膜上可见巨核细胞7~35个,多为成熟型;
8、可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虽然它们各占百分率很低,但却均为骨髓成分的标志;
9;核分裂细胞不易见到,仅约为1‰。不见异常细胞和寄生虫;
10、成熟红细胞大小、形态、染色大致正常。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分级及标准
正常人的骨髓是增生活跃的(有核细胞增生活跃Ⅲ),白血病人化疗前后都有可能出现:骨髓增生异常活跃(有核细胞增生活跃Ⅱ)、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有核细胞增生活跃Ⅰ),在使用了很多增白针后也会使骨髓增生活跃性增强,化疗后抑制期、再障病人、部分MDS病人则会出现:骨髓增生减低(有核细胞增生活跃Ⅳ)的情况。
骨穿报告的深层理解
1、不要为原始细胞、幼稚细胞的一点点变化而担忧。
只要原始+幼稚小于5%就是完全缓解的,只要外周血象基本正常,0和5没有区别。
首先,要知道一次报告仅对这一次的采样负责,人体中可造血的细胞那么多,而涂片检查只随机数出来——个细胞进行统计,随机性是有的。这几张涂片里有5%,不等于全身都是5%,有可能比这个数值低,也有可能比这个高。
2、有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出现,并不要害怕。还要看他们能不能完全成熟,并释放到外周血中。表现为外周血象是否正常。如果能完全成熟,则属于正常造血过程。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完全成熟成为正常细胞,释放出来,然后又自然凋亡,属于正常的细胞代谢过程。
3、化疗和移植后病人的情况比较复杂。就是正常人,在很多应激情况下也会出现原始细胞增多的情况,如消炎药的作用,或是比较重的外伤导致大出血,机体需要加速补充造血等。可见我们要根据各项检查报告综合分析判断,病人大可不必为了数值的一点点变化影响心情。
如何治疗白癜风土方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赵翠兰教授,中国医科大学特约教授,中华国际疑难病研究院院长,曾任北[详细]
MDS通常起病缓慢,少数起病急剧。一般从发病开始转化为白血病,在一年之内[详细]
赵翠兰教授,中国医科大学特约教授,中华国际疑难病研究院院长,曾任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