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疾病病因 >> 正文

这四大症状,会影响到多发性骨髓瘤的生存质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1-24 7:17:38

文章来源于网络

 多发性骨髓瘤(MM)属于恶性血液肿瘤分类,是起源于终末分化的B淋巴细胞(浆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在临床治疗前后,病人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症表现,如若不及时治疗以及做好防治措施,可影响到病人的生存质量。

  这四大主症,会影响到多发性骨髓瘤的生存质量

  多发性骨髓瘤临床上常见的表现有四大主症,即骨痛、肾功能损伤、贫血和高钙血症。

  一、骨痛骨病情况

  这是MM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表现为骨痛、骨骼肿块和病理性骨折。骨痛可见于70%以上的患者,常为首发症状,其中以腰骶部最常见,其次为胸骨、肋骨和其他部位。

  早期疼痛较轻,可为间歇性或游走性,晚期疼痛剧烈,呈持续性,可随活动、负重而加重。骨骼肿块是骨髓瘤细胞增生和向髓外浸润形成的骨骼局灶性隆起,主要见于胸骨、肋骨、颅骨、锁骨、脊椎和四肢长骨远端。肿块大小不等,局部质硬,有弹性或有声响,有时骨皮质可有波动感,多伴有压痛,易发生病理性骨折。部分患者也可以发生髓外肿块。

  病理性骨折可见于高达40%的患者,常见于脊椎骨,尤其是胸腰椎,其次是肋骨、四肢长骨。磁共振技术提高了MM患者中骨折的发现率。多数研究显示病理性骨折是MM中的不良预后因素。

  二、肾脏损害情况

  50%~70%的骨髓瘤患者有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甚至肾功能不全。患者多以水肿、腰痛就诊,检查发现尿本周蛋白阳性和/或肾功能异常。

  造成肾脏损害的原因有:大量轻链经肾小球滤过后被近曲肾小管重吸收,导致细胞变性,肾小管损害;M蛋白在肾组织内沉积导致肾单位的破坏;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导致结石形成,影响肾功能;淀粉样物质沉积;瘤细胞浸润等。

  三、血象贫血异常

  多发性骨髓瘤可出现血液学的相关表现,最常见的是贫血,是骨髓瘤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见于50%~70%的患者。

  造成贫血的原因有:瘤细胞增生抑制骨髓造血功能,肾功能不全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不足,红细胞寿命缩短,出血和化疗抑制等。贫血程度与肿瘤负荷有一定的相关性。

  出血:出血见于10%~20%的初诊患者,主要表现为粘膜出血和皮肤紫癜,严重者可发生内脏出血和颅内出血。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障碍。

  四、关于高钙血症

  血钙大于2.58nmol/L即为高钙血症,可以见于10%~30%的初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厌食、烦渴、多尿、脱水,甚至发生嗜睡、昏迷、心律失常而致死。血钙升高的原因主要是M蛋白与钙结合,导致血中结合钙升高,其次,广泛溶骨性损害导致骨钙释放,血钙升高。

  其他临床表现包括感染、高粘滞综合征、淀粉样变性和神经损伤等。

  感染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常见初诊表现,也是治疗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和MM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主要是受到疾病影响导致机体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所致。

  高粘滞综合征是由于血液粘滞度增加影响血液循环,尤其是微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之为高粘滞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紫癜、瘀斑、头晕、耳鸣、视物模糊、手足麻木等,严重时导致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淀粉样变性是蛋白质与糖类物质形成的复合物在组织中沉淀引起的病变,其中蛋白质主要是免疫球蛋白和/或轻链。发生率约15%。受累组织广泛,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受累部位,如舌肿大,腮腺肿大、心脏扩大、心肌肥厚、皮肤苔藓样变、肾功能不全、腹泻、皮肤出血、外周神经病变等。

  另外还存在神经系统损害情况,有5%~15%的骨髓瘤患者初诊时存在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活动障碍等,严重者括约肌失控或瘫痪。主要原因有骨髓瘤、病理性骨折造成脊髓或神经根受到压迫;肿瘤浸润、淀粉样变性或高粘滞血症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罕见中枢神经系统浸润导致相关脑神经症状等。

  综上,这些病症情况均有对应的治疗措施,及时发现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手段,可以很好的达到缓解效果,进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以及生存期。

免责声明: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并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所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留言联系。

/经典推荐/

值得看!骨髓瘤居家期间,这些你都做到了吗?

快停下来,骨髓瘤不能做这些运动

春天到!骨髓瘤病友就要这样吃

长按识别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sx.com/jbby/9701.html

热点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