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疾病症状 >> 正文

儿童抽动障碍的防治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3-4-9 10:40:36

新冠疫情期间,小朋友们呆在家里,手机、IPAD、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用多了,如果频繁出现眨眼、做鬼脸、耸肩、清嗓子、抖腿等“小动作”,他/她有可能患上了“抽动障碍”。

什么是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又称为抽动症,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可有眨眼、挤眉、皱额、吸鼻、张口、伸脖、摇头、耸肩等多种表现;有的甚至可表现为缓慢的、似有目的的行为动作,如模仿行为、猥亵行为;也可反复发出似动物的叫声、哼声、清嗓声、模仿言语、重复言语等。这些症状时好时坏,可能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只能被自我控制几分钟,但是不会影响正常的运动功能,进入睡眠后抽动症状会消失。一些孩子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性动作和思维或其他行为症状,以致于有的家长和老师认为是孩子不听话,故意捣蛋或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近年来,抽动障碍患病率有增加趋势。起病年龄2~21岁,以5~10岁最多见。病情通常在10~12岁最严重;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3~5):1。

按临床症状和病程特征,抽动障碍大致分类为:(1)短暂性抽动障碍;(2)慢性抽动障碍;(3)Tourette综合征。

短暂性抽动障碍是抽动障碍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患病率约为1%~7%,男性发病较高,起病年龄多见于4~7岁。本症主要临床表现大多数为简单性运动抽动,较为局限。一般以眼、面肌抽动为多见,在数周或数月内症状波动或部位转移,可向颈部或上下肢发展。常见表现为眨眼、挤眉、翻眼、皱额、咬唇、露齿、张口、点头、摇头、伸脖、耸肩等动作。少数可出现简单发声抽动,如单纯反复咳嗽、哼气或清嗓等。抽动能受意志克制短暂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抽动症状频率和症状严重程度不一,通常对病儿日常学习和适应环境无明显影响。躯体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通常无异常发现。病程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年。

若病程持续时间超过1年则称为慢性抽动障碍。

Tourette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的疾病,以多发性抽动、暴发性发声、伴随秽性语言为特征的抽动障碍,通常可伴有情绪障碍、强迫症状或注意不集中和多动等行为改变。Tourette综合征的患病率为0.1%~1%,约有半数Tourette综合征患者首发症状为简单运动抽动,最常见为眨眼,或是首发症状为简单发声抽动,经过数周或数月后呈现Tourette综合征。

抽动症中约40%~55%的患儿于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之前有身体局部不适感,称为感觉性抽动,被认为是先兆症状(前驱症状),年长儿尤为多见,包括压迫感、痒感、痛感、热感、冷感或其他异样感。

有些患者不能归于上述任何一类,属于尚未界定的其他类型。

为什么孩子会患抽动障碍?

关于抽动障碍的病因学,还没有取得一致性的结论。目前有关抽动障碍的病因学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传、神经解剖、神经生化及围产期高危因素等方面。

由于抽动障碍可有家族聚集性,病儿家族成员中患抽动障碍者颇为多见,故有研究认为本症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另外研究还表明出生有产伤、窒息等不利因素的孩子更容易患本病。

多巴胺能、5-羟色胺能、去甲肾上腺素能、胆碱能、γ-氨基丁酸(GABA)能及阿片系统等中枢神经递质功能失调,可能与抽动障碍的发生有关。

抽动的产生和严重程度还与患儿目前躯体健康状况、精神紧张、某些药物和食物因素有关。一些研究认为免疫功能紊乱也可能是本病发生或加重的原因,一些患儿是因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或某些药物和食物因素引起眨眼、吸鼻、面肌抽动。家庭生活事件如家庭不和、父母离婚、亲人死亡、学习负担过重等社会心理因素也可使症状加重;某些药物如中枢神经兴奋剂、抗精神病药,刺激性食物等也可诱发抽动或加重抽动症状,如一些暂时性抽动障碍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患儿在服用兴奋剂之后可出现Tourette综合征。

抽动障碍的孩子将来会变成什么样?

各类抽动障碍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存在着极大差别。抽动障碍的症状可以随着年龄增长和脑部发育逐渐完善而减轻或缓解,总体预后相对良好。其中,短暂性抽动障碍是最轻也最常见的一类,它可能在发作一段时间后自行消失;也可能再发,特别在精神紧张时,极少数经过一段时间的部分缓解后发展为慢性抽动障碍或Tourette综合征。总体来说,到成年期时半数患者可完全缓解,30-50%症状减轻,对工作和生活质量无影响,5%-10%的患者症状迁延不愈。如果正规足量的抗抽动障碍药物治疗1年多无效,病情迁延不愈者,可以考虑有难治性抽动障碍的可能。

抽动障碍表现让许多家长感到紧张不安,且大约半数患儿共患一种或多种心理行为障碍,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强迫障碍、睡眠障碍、情绪障碍、自伤行为、品行障碍、暴怒发作等。其中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最常见,可影响患儿学习、社会适应能力、个性及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但抽动障碍不会发展为精神病或也不会使孩子变傻。

抽动障碍有哪些治疗办法?

抽动障碍的治疗主要包括去除诱因、心理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等三个方面。

1.去除诱因紧张、焦虑、父母等人的过分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sx.com/jbzz/13998.html

热点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